溫度控制是鋼化玻璃生產工藝的核心部分,它對產品的質量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如何掌控鋼化玻璃的的生產工藝,首先必須對溫控工藝有詳細的了解和掌握。
目前我們大多數廠家對鋼化玻璃的生產都是采用的水平鋼化爐,所以筆者著重于水平鋼化爐來談一下對溫度控制的工藝方法,要想實現合格高品質的鋼化產品,在溫度控制方面,簡單的來說有兩個最基本的要求,第玻璃必須快速加熱到要求的溫度;第一,玻璃表面各個部分的溫度不能相差太大,也就是要做到均勻加熱;鋼化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就是圍繞這兩個核心方面進行的。
玻璃的加熱溫度。鋼化溫度對產品質量的影響。鋼化時溫度的不合適的會對對鋼化玻璃的質量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如玻璃碎塊過大、玻璃彎曲、玻璃輥道痕、玻璃下表面白道、玻璃表面麻點、玻璃在冷卻時的破碎等。如何是玻璃快速達到要求的溫度,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避免出電爐的超負荷現象,這里所說的電爐超負荷不是指電爐里玻璃占有的面積,而是指玻璃厚度,加熱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在正常的操作情況下,在電爐中央加熱元件的加熱區域內,總有玻璃在吸熱,在電爐的這個區域內一直有玻璃存在,如果電爐內某個區域的熱消耗超過加熱效果,這個區域內的溫度就開始下降,一直下降到溫度平衡為止,所以電爐一旦出現超負荷現象,就會引起玻璃在冷卻段的破碎。
厚度不同的玻璃要求的加加熱溫度就不同,要鋼化的玻璃越薄,加熱的溫度就要越高,玻璃越厚,加熱熱的溫度就越低,操作人員要明白電爐溫度與加熱時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電爐溫度對厚薄不同的玻璃變化植,所以在鋼化玻璃工藝方面,不能明確指出哪種溫度設定最好,溫度的選擇在很在程度上決定于原片玻璃的質量和操作人員所調整的工藝參數。5mm-15mm厚度的玻璃鋼化溫度在680-720之間,在實際生產是,對加熱溫度的調整,主要通過對加熱時間的調整來實現對加熱溫度的控制,加熱時間的基本的計算方法每一名操作人員都應當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時每毫米厚度的玻璃約為40秒至50秒,如果玻璃上有鉆孔、開洞、開槽,加熱時間要在此的基礎之上增加1.5-2.5%,另外,玻璃的板面越大,加熱的時間應相對應的長一些,反之,相應的減少。
加熱系統測得的底部溫度并不是輥子溫度,而是鋼化爐底部加熱元件補償輥子玻璃吸收的熱量后的平均溫度。由于這個原因。所測得的溫度一般較高,比所測得的上部溫度要高一些,所以一般情況下上部加熱要比下部加熱的溫度設定要高一些。